以上所说的一切,都发生在了人气主播小安(化名)身上。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友在微博、朋友圈等处晒出的生活照,被人拿到网络平台销售,后被一些买家应用到贴吧交友、网络征婚、医美宣传等场景中,以此进行社交诈骗。 “美女生活照”成网络商品小安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快手主播,有着近30万的粉丝。一年前,她发现自己的大量生活照片被淘宝商家拿来贩卖。
淘宝平台有大量贩卖生活照的卖家。
通过搜索,记者发现在淘宝等平台上有许多商家在贩卖“美女生活照”。在淘宝,小安的照片交易量达783人。记者进入贩卖小安照片的一个卖家店铺,店铺里上架了10款商品皆是生活照,贩卖渠道涵盖了淘宝、微信、QQ。 卖家告诉记者,这些照片不定期更新,也包含小视频。付款后,记者收到了卖家的云盘链接,文件夹中有2500张照片和172个视频。其中,除了包含小安的自拍外,还有她与朋友的合照,日常拍的美食,以及她狗狗的照片等。 这些照片大多来自于她的朋友圈,时间跨度从2014年到2017年。“三四年前,我玩快手做微商,在朋友圈加了5000人。”小安说道,“所以我不知道是谁盗了我的图。”记者进入小安的朋友圈,发现小安已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 小安的自拍还被用在了医疗美容广告上
记者尝试下载了几张小安的照片,并通过百度识图进行搜索。之后便发现,小安的照片被广泛用在了贴吧交友、珍爱网征婚、医美整容等场景中。就这样,小安“被”做了很多自己没做过的事。个人生活照成为了商品,这让小安感到非常无力。她曾多次与贩卖照片的商家沟通,要求下架照片,商家下架了几天后又重新上架。“他们的模式就是,在一段时间里交易几百人之后就会下架,然后再重新上架。”小安告诉记者。 卖家的QQ空间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商家手里,所有资源都可以变成商品——图中女性的微博地址也可以卖,明码标价50元。卖家在日志里称,买了微博来源,便可以获取实时图片和视频;有更多的图可以选择,以帮助买家打造不同形态的朋友圈。除了贩卖照片外,该卖家还提供100元一个的变声器、20元一条的变声语音服务。
卖家声称可提供变声服务。“变声器”、“自拍照”——低成本的变身工具成了网恋骗子的“帮凶”。小安告诉记者,曾经有骗子用她的照片在社交软件上以“转账便见面”为由,骗取了粉丝几万元。小安粉丝的遭遇并非个例。据《现代快报》报道,3月21日,南京江宁警方抓获了一名涉嫌以交友名义诈骗的嫌疑人王某。王某样貌平平,通过盗用“女神”照片将自己包装成“富二代”、“艺考生”,再配上甜美的声音,在社交软件中吸引了不少男网友。在与男网友的交往中,王某常以自己遭受逼债威胁为由借钱。2017年6月以来,共有5省9市的10多名男网友遭王某诈骗,涉案金额达60多万元。
据了解,手机用户信息越完整、数据新鲜度越高,地下黑市的售价越高,一些特定行业的高端手机用户的联系信息,一条可以卖到10元至20元。而被倒卖过四至五次的“二手”信息,每条联系人只能卖1分钱。甚至一些网店推出的“1元抢购”“9.9元包邮”促销活动,看似赔本赚吆喝,实则在收集用户联系方式,这些一手新鲜用户数据可以在黑市上卖不错的价钱。 网络世界,信息容易被泄漏,个人隐私易被盗用,大家平时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不明链接莫点击:谨慎点击通过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发送的链接、网络连接。 2、购物办卡需谨慎:购物时,尽量谢绝留下联系方式和个人信息,减少个人信息的曝光机会。 3、网络信息隐藏好:网上申请某些账号的时候要注意里面的保密协议和所谓的个人信息显示,尽可能保密和隐藏,不要公开手机号和住址。 4、网站活动少参加:慎重参加网上活动(网络调查问卷、购物抽奖、申请免费邮寄、申请会员卡等)。 5、简历管理要妥善:网上投递求职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6、各类账单保管好:账单不随地丢弃,不用时及时涂抹、销毁。 7、快递信息要消除:扔掉包装时要切记涂掉用户名、联系方式,或撕掉快递单号。 8、实名车票要撕毁:车票用完,一定要撕毁有姓名、身份证号和二维码的地方,注意撕碎,不要撕得还可以猜到原来的字。 9、免费活动有猫腻:果断拒绝让你留个联系方式,可以领什么小礼品或者一次性的体验活动,避免个人信息被进行二次销售。 10、微信微博不露财:发微信、微博,尽可能的隐藏自己的个人信息。 11、网上聊天七不提:不跟陌生人提及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单位地址、银行卡号、支付宝用户名等。 12、复印信息要备注:银行、通信营业厅、考试报名、参加培训班等留存的身份证复印件需在身份信息区域注明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