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 汝是貂蝉?(四川话对白)
貂蝉: 正是。 关羽: 怎不仰面?
貂蝉: 有罪不敢。 关羽: 恕你无罪。
貂蝉: 谢二爷。(抬头看关羽)
关羽 : (睁眼惊叹道)呀 !!!(唱二黄幺板)月光下见貂蝉令人惊叹,好一似月中仙降下尘凡,怪到来他父子已曾翻脸!
貂蝉,大邑县新声川剧团 严六妹饰
关公,大邑县新声川剧团 魏团长饰
鼓师,大邑县新声川剧团 周三弟
戏曲《盘貂》
看完上一段川剧(戏曲),估计大多数的朋友听不懂。其实,关于盘貂这出戏只需看就足够有趣,比如在戏曲中除了刻画关公威武霸气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小细节:关公是不能睁眼的,因为睁眼必杀人。
但在戏曲《盘貂》中关爷争了眼,却没有杀人。因为关公钦佩貂蝉深明大义敢为牺牲的气节,也为倾国倾城的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所倾倒。上自君王英雄,下自黎民百姓,即使隔壁东施也有爱美之心。 关公睁眼就是此剧里的点睛之笔。 很有意思吧?
川剧《变脸》大邑县新声川剧团,魏团长饰
在一座关于赵子龙的寺庙——望军楼,为百姓演出。
戏曲片段
剧本《安安送米》,很多观众很喜欢的一部戏,戏迷很容易身临其境而感动流泪。
川剧,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它是没有电视、电脑、网络时代的电视剧。在没有电视机的时代,祖辈们就靠着戏曲的剧本知晓历史,通过看戏、喝茶、聊天、足不出户了解世界。
抬板凳看戏的婆婆。
看戏入迷
戏里戏外,样样精彩。
清晨,工作人员开唱之前的闲聊
大爷早早的来占座听戏
这个响锣,在大邑人的土话里叫“锵锵旗”
台前 幕后
川剧团就像是现在的剧组,演出场地就像论坛,微博,微信朋友圈,看戏的人遇到重复的戏还是要来,此时看戏成了其次,票友们一杯茶,一袋烟,花生瓜子唠嗑起来,摆玄龙门阵,三五朋友聚会聊天,谈古论今,家常闲话。聊着聊着,人生走了几十年,曾经少年白了头。相识,相知,相交,相伴,相忘于江湖。
茶水
演员递水掺茶
广场是大妈的舞台,剧团是大爷的天下
一支叶子烟抽起,我的外公也是这样生活了一辈子,这是他的习惯,也是时代的印记
如今随着电视和网络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太接受传统的戏曲,游走民间的戏班子适应不了社会的变迁,逐渐消失殆尽,只留下一群喜爱他的老人们,老一辈的习惯还坚持着,这也成了老年人的养老乐园,诠释着最后的人生如戏。
老有所乐,有川剧不会太孤单
老人除了戏曲,还有小狗常陪伴
肖大爷,魏团长的铁粉,为了照顾生意,风雨无阻看戏。老人家和我聊到川剧很开心,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年轻人多多宣传一下。 还有一位黄大爷,常年为剧团免费开车送道具啥的,热心肠。
川剧团的现状
戏班子过得不太好,15块的票(含茶水),生意好时最多卖个四五十张,有时生意惨淡一天三五位观众。 很多事情,剧团里一人顶两三人用。 魏团长坚持传统的手写海报
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穿针引线
打扫卫生
拉起帷幕
早餐,包子。
窗外天气还不错,可是……团长正在为票房发愁。
天气太冷,为数不多的观众在坚守
一开始每天都要唱,后来改成一周两三天,还好票友们支持,团员的坚持,付出总有回报的,即使经济困顿,人生也无憾。 这是川剧团的文化坚守。
各种乐器配合剧情节奏跌宕起伏。
台上的戏如人生,台下的人生如戏。
川剧演员魏凯丰 魏团长出生川剧世家,父母也是当地名角,老一辈川剧艺术家。自从大邑县川剧团1985年解体后,继续活跃在川剧演绎舞台上,如今为了将川剧传承下去,创办了大邑县新声川剧团。 先后培养了不少川剧人才,两个儿子分别在上海和陕西从事变脸吐火的绝活表演。
川剧演员严玉环
严六妹也是川剧世家,对川剧的认识从小就耳濡目染,有对川剧的独到理解。 一招一式,有牌子
川剧的戏迷们老人居多
我们从小看电视,他们从小看戏曲。
正在掏叶子烟的大爷。
老人们学会了听戏玩手机
陪着婆婆看戏的小花……
坐着轮椅都来看戏
经过文革,对戏曲的认识,年轻一辈属于断代层,再加上时代进步的速度,已经将传统戏曲落在后面,要重新认识戏曲,我们就得停下来等,但需要很多时间。
看戏喝茶的大爷,手上打着节拍。
存在的意义,文化底蕴,它影响的东西,带来什么?即将消失的原因 新的开拓…… 怎么去记录它,希望更多地爱好者,去看看。 您是怎么看待川剧这样的戏曲传统文化? 作为当代社会主流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将川剧传承下去? 您觉得川剧有哪些需要改变?您才会接受它? 欢迎大家文末留言,各抒己见噢 ! 再此谢过!
(来源:摄影师大刀367)
地址:滨江东路北一段与西门巷交叉口东南5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