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换购票证,渐渐淡入了大邑人民的视线,但是这些票证也深深烙进了一代人的记忆之中。

小编前两天翻到了家里还保存有些许曾经大邑计划经济时代发行的各种票据,索性写一篇帖子,给大家分享下,不论你是否见过。你都可以看看,毕竟那属于我们大邑人共同的一个记忆。

解放初期市场商品供应不足,为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发放各种商品票证来分配商品。不过从大邑县的票据来看。1996年还有大邑粮站大米的优惠券。后来计划经济才开始慢慢被市场经济所取代。
粮票:

1996年1月,大邑县城关粮站的大米优惠票
1953年中央政府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实行粮油计划供应,划片、定点、凭证供应办法。


杂粮购粮券一市斤面值—1989年
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公布施行,文件规定:以杂粮、面粉为主食的地区重体力劳动者每月四十至四十九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四十四斤;轻体力劳动者每月二十九至三十九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三十五斤 。
两公斤的面券
油票 两公斤的油票—1993
三市斤杂粮券-1989

五市斤杂粮票-1989
二十斤杂粮券-1989
二十斤杂粮券 背面
面粉优惠券
油票 

菜油供应票 需按月购买,限量供应280毫升

大邑县居民1992年,购粮票
1980年的大邑购粮券
煤票
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城镇居民生活用煤实行凭证供应。煤票凭煤证、按人口定量发放。
大邑县买煤所需要的煤票
肉票 1957年7月我国开始印发肉票。汉民每月每人供应猪肉六两至八两;回民每月每人供应牛羊肉一斤四两;另外五一劳动节供应鲜鱼,端午节供应粽子,按照户口本人数定额分配;供应日期在节日三至七天以内,售完为止。 1972年 大邑县买肉,所需要的购肉票
棉花票 没找到大邑县当年的布票,布票的单位一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 尺等。布票是购物的凭证,不许买卖流通,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势下的产物。 1985年的棉花换购票
公园门票 以前的静惠山公园的游园票(门票),现在早就已经免费开放了。
老静惠山公园大门
百货大楼卖的三冠牌 火柴
后来拍摄的大邑老百货大楼
几十年前的商场:人们购物实拍 此视频来源于网络,不是大邑县实拍,仅反应当时的情景。
还有些四川省通用性粮票,以上是只能在大邑地区才能兑换商品的票券 

那个年代的人们购物缩影
时至今日大邑县某些地方还保留有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遗留下的建筑 图为大邑县悦来镇上2011年拍摄的建筑 还能看清楚”发展经济,保障供应“几个大字
中国的票证历史可谓是一部凝重浑厚的中华民族创业史,是一部华夏子孙与贫穷、饥饿的抗争史,是囊括中国农业、商业、工业的发展史,它贯穿了一代人的生活,也将永远存在于那代大邑人的记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