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又兴起了一波“食物致癌风”的传言,有报道称“某些食物其实是含有致癌物的,之所以现在癌症这么高发,就是因为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这些食物,使毒素在身体内日积月累”。 一些常吃的食物纷纷被打上了致癌的标签,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真相。 传言一: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有肾毒性和致癌性 马兜铃酸是什么? 马兜铃酸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1类致癌物,而马兜铃酸进入人体后其中一种代谢产物是马兜铃内酰胺-I,同时也存在于某些植物中,但是这两者并不可等同。 致癌物的分级 马兜铃内酰胺是一大类物质的总称,其中的马兜铃内酰胺-I被确认有肾毒性。 鱼腥草中含马兜铃酸吗? 需要指出的是,从鱼腥草中检测出来的马兜铃内酰胺为AII、BII、FII三种,且总含量为0.016g/kg,含量很低。 所以,“鱼腥草具有肾毒性”有一定的数据支持,但是直接认定“鱼腥草致癌”的逻辑推论属于偷换概念。 传言二:红凤菜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有肝毒性,并且致癌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有毒吗? 研究表明,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确实具有一定肝毒性,但是,并不属于1类致癌物的范围。 在目前分类中,只有1类致癌物是已经被确认具有致癌性的,并不是具有肝毒性就有致癌性。 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也是一类物质的总称,其中不同物质的毒性有强有弱,不可以一概而论。 红凤菜有毒致癌吗? 红凤菜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含量和它的致毒剂量并不明确。 而通过日常吃红凤菜累积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相对于煎炸、烧烤等产生的毒素,其致毒影响微乎其微。 由于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在高温缺水的环境下会被大量破坏,所以实在担心红凤菜致毒致癌的,可以大火热炒。 传言三:吃蕨菜可导致中毒,还有致癌性 原蕨苷是什么? 蕨菜中含有的原蕨苷,目前被确认是2B类的致癌物,也就是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者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原蕨苷是由生物自我防护机制产生的物质,本来的目的是保护植物不受外界因素袭击。 吃蕨菜会致癌吗? 科学研究指出,原蕨苷的致癌性体现在增加癌症风险,而并不是吃了就会得癌症。 觉得不错,请点赞↓↓↓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