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晚开始, 成都市西部片区出现明显强降雨天气, 大邑县西岭镇更是达到“百年一遇”特大暴雨等级, 造成我县主要河流水位上涨、部分道路塌方, 滞留游客和群众数千人。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去寻觅, 那些抢通保通道路、疏散转移被困群众的党员们、 那些在风雨肆虐时的身影。
抢通道路的“急先锋” 县交通局路桥公司党支部党员--彭邑军
8月20日上午7时许,大邑交通运输局彭邑军同志接到灾情通报后,率领抢险队伍火速赶往现场(大西路出阝江镇花牌坊段),参与抢险。忙碌一天的彭邑军同志在施工现场匆忙吃了一碗方便面,迅速带领抢险队员们继续奋战,而此时洪水依然没有减退的迹象,但这些仍没有击退他们奋力抢通道路的坚强决心。傍晚9点,彭邑军在抢险现场查看灾害点时,脚下道路突然垮塌,不幸坠入近4米高的河道,导致其颅内出血、肋骨断裂、身负重伤,目前正在医院救治。
抢险保障的“指南针” 县交通运输局机关支部党员--姚佳彬
灾害发生后,尽快摸清道路桥涵水毁情况,是组织实施抢通工程的首要工作。姚佳彬与同事们冒着下大雨、落飞石的危险徒步向西岭雪山后山沿路踏勘,及时摸清了45处水毁道路桥涵受损情况,为专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灾后道路抢通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抢险保通的“排头兵” 县交通局长通养护中心党支部书记--高思
为早日打通抢险救援通道,高思组织中心机械操作人员,调集机具,指挥操作人员运用过硬的本领、娴熟的技术,利用挖掘机、装载机、吊车展开救援,每天战斗在前山鸳鸯池、后山等损毁现场,为及时打通生命通道、转运3606人提供有力保障。
抢险突击的“通讯兵” 县交通运输局机关支部党员--张辉
“8•20”洪灾共造成我县山区道路桥涵45处损毁,张辉同志在最短时间内跑遍这些点位,制定抢通保通技术方案,组织开展抢险保通施工。为确保尽快抢通道路,张辉和同事们不顾危险,穿梭于各处垮塌方现场,适时为抢通方案提供决策依据,为疏散解救被困游客搭起“生命通道”提供保障。
转运游客的“暖臂膀” 县交通运输局机关支部党员--程晓烨
灾情发生后,军人出身的程晓烨,每天都在山上,负责巡查全县公路安全隐患和协助转运被困游客,搀扶老人、抱小孩、提重物…… 他不顾嘴唇干裂,不厌其烦地提醒被困游客注意安全乘车,协助转移西岭镇被困游客一千多人。
中转游客的“守护者” 县交通运输局交管所支部党员--郭勇
郭勇是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得知灾情的第一时间,他主动领受任务,来不及带上雨具,火速赶赴西岭镇,冒雨开展群众及游客转运工作。当同事提出替换让他休息时,他说:“我对这里的情况最熟悉,既然来了就要干到底,只有把最后一名群众安全送达县城,我才能安心地去休息!”
指挥中枢的“守夜人” 县交通运输局机关支部党员--曹邑
“8•20”洪灾发生后,曹邑负责全局调度、协调、汇总各种抢险救援信息数据,满足救援人员后勤保障的各种需求,负责抢险救援的统筹宣传工作,及时、准确对外通报我局抢险工作进展和结果,确保救灾工作有序进行,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执着与坚定。
在“8·20”洪灾中, 大邑运输人总计安全转运游客和群众3606人, 调度14座和35座的客运车辆867班次, 行程达18048公里。 这些数据的背后记录了“8·20”洪灾运输人不停忙碌的身影。
此次转运, 大邑运输人驾驶客车从西岭雪山景区 前山和后山往返西岭镇政府655趟次, 大型客车接续转移旅客至大邑高铁站212趟次, 近千趟次的往返转运总里程达到了18048公里。
在县客运中心和高铁站, 高铁站的秩序井井有条。 正是有了大邑运输人的坚守和奉献, 人车的暴增,并没有让接驳现场变得混乱, 在转运期间没有投诉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
一次转身、一次逆行, 折射出的是人性的美好和伟大, 更是“大邑交通精神”最好的诠释。
在抢通保通现场, 在转运路上,
在需要帮助的地方, 处处都是交通人的身影, 处处体现着温暖, 处处洋溢着感动。
还有那一声声受灾群众发自内心的 “谢谢您们”…… 来源:美丽大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