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门阵
传说,明淸时期,大邑县建有皇城和城隍庙,并由此命名了跟“皇”字有关的皇城街、城隍街等街道。其中大邑皇城,这是其他仼何州县都没有的古建筑。
大邑县志(民国版)
据民国版《大邑县志》-卷五的《坛庙志》第16页《寺观》写到:“城内凡寺观未列祀典者一十有九……县城附郭寺观凡八……东乡凡寺观三十有五……上南乡凡寺观五十有八……下南乡凡寺观三十有九……北乡凡寺观六十有六……。”其中列入祀典的寺与庙,有孔庙、子龙庙、城隍庙、三义庙、高堂寺、望军楼、川王宫、鹤鸣山、雾中山等。
大邑原城隍庙万年戏台(老照片)
说到城隍庙,这儿要解释一下,城,指城池;隍,指隍壕,也就是护城河。城隍庙就是供奉城隍神的庙宇。城隍神,也称城隍爷或城隍,据说它是护佑城的神灵。我国古代,城是一个地区的行政中心,更是一方百姓的安居之地。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城的庇护神城隍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不敢怠慢。于是各地的城隍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不管是通都大邑,还是山僻小县,都可见到城隍庙的身影。而在县城,受封建礼制“人神共治,神必居上”的规定,城隍庙“当仁不让”地建在县衙署的上首,根据昭穆制度,左为上,也就是建在左边。
大邑“皇城”独无仅有 清朝道光年间,各个州县未建有“皇城”,而大邑县却偏偏建了一个古香古色的“皇城”,
大邑东门街东岳庙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人称皇城
东门街小编未找到相关资料,皇城也无相关资料, 东岳庙搜索,大邑境内有4处东岳庙
其中现今沙渠镇慈云寺就在东岳庙附近
慈云寺原名东岳庙,位于大邑县沙渠镇柳坪村16组,紧靠安沙公路左侧,距大邑县城25公里左右。据《大邑县志》记:“明朝万历年间创建,清朝康熙九年培修”。原寺内建筑面积10余亩,水田12亩,庙外用地数十轩,誉称“邑南名刹”,历经明清两朝,至解放前拥有四殿一庵一祠、六大院、三道山门、一榕九柏八青杠、三鱼共眼、八百凤凰巢等成为东岳庙古代一绝。解放后,寺庙遭毁。六十年代,改办学校、工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
慈云寺图
据说(一)
“皇城”是乾隆皇帝吏部尚书陈大文致仕还乡后在大邑寄居时筹款修建,作为供奉当今皇帝牌位之所。
皇城前有一红色照壁,长八米;高四米七,厚一米。壁中心绘有二龙抢宝图案,两旁有门。进门为院坝,面南平房三间,中为通道。步入通道,为第二院坝,前有九级台阶。上台阶为正殿,殿前摆柱四根,中两柱饰有木雕盘龙,殿内正中供皇帝牌位。文曰:“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过正殿为一大院,有八角亭、水井等,旁有平房十余间,古柏阴森,珍楠滴翠,十分幽静。
网络图-假想图
据说(二)
当年,这儿有个县官贪赃枉法,搜刮百姓钱财,每日花天酒地,只知寻欢作乐。他还借口灾荒严重,年年不向州府衙门送交或少交地丁税银,只给他的顶头上司送金银财宝去堵嘴。后来一个新上仼的州官,向朝廷奏报了大邑县官不交皇粮税银的事。

县官知道后,不知如何对付。他的一个文案老师爷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县官听后认为这个主意出得高明,当即下令调集很多民工民夫,不分白天黑夜地赶工抢修,很快建成一座皇宫般的大殿,正中修了个九龙抱柱的神台,在神台上制作了一块双龙镶边的木牌,木牌上恭恭敬敬写上“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十一个镏金大字。

接着,他在写给皇帝的一份奏章中说:“小臣与皇帝远隔千山万水,不能事事时时常见皇上尊容。为日日能见龙颜,感受沐浴圣恩浩荡,表示对皇上的一片赤胆忠心,小臣就把毎年所收的地丁税银用于修建一座皇城,并塑了皇上的塑像,敬立了皇上牌位,每逢朔期初一、十五更要点烛燃香举行大礼朝拜。小臣专此稟呈”。

道光皇帝看了大邑县官的奏章,龙颜大悦,非但没有治他抗交皇粮税银之罪,反而赐给他一块“忠君爱主”的烫金匾额。这样一来,大邑县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古“皇城”及皇城街道。
县令“城隍”爱民如子
明代某年,大邑有个县令,姓名古怪,只有二字,名叫“城隍”,他爱民像爱自家的儿女一样,是一位为政公正的好清官。他办案从来不讲私情,百姓叫他“隍青天”。

有一天,城隍正在县衙后堂看公文,突然听到有人击鼓喊冤,他赶忙进入前堂升堂问案。一位穿着许多补丁衣裳的老大娘捧着状纸上堂大呼:“县大老爷,为贫妇伸冤啊”!城隍接过状纸一看,原来是王霸天抢占她的家产,打死她的儿子,强奸了她的儿媳。城隍看完诉状后认为简直是无法无天。

于是,城隍立马派县衙捕快速将王霸天抓来问审。在审讯大堂上,城隍严厉喝斥王霸天:“占人家财产,夺走其子性命,奸淫人家儿媳,你知罪伏法否?快快如实招来”。王霸天嚣张地说:“占她财产,奸她的儿媳,弄死她的儿子,算不了什么,你县官一个管不了我”,自始至终不招供不认罪不画押。城隍拍着惊堂木大吼几声:大胆刁民,目无王法,遂把王霸天关进衙狱死牢。

然后城隍向上司呈报案情,请求州府判处该犯死刑。可是王霸天托人用金银买通了知府州官,下达的批文竟是对王霸天取保释放的判令。城隍看见这份批文,气得大骂上级贪官昏庸,将官帽、官印放在案桌上,离开了大邑县衙。不久,新任州官与城隍相知相熟,便依据此案案情和前审结果,下令斩杀了“王霸天”。

大邑百姓感念城隍爱民如子的行为,捐款修了一座城隍庙,并将通往城隍庙的街道定名为“城隍街”。
翰林应答“与众不同” 而大邑城隍庙一建成,就引来了县内外的成千上万的信徒。
这座城隍庙,坐落在大邑县箭道街。从建成那天起,信徒天天朝拜,终日香火不断。

据明清文史记载,大邑一年一度的城隍会,系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拜神会,会期定于毎年农历三月上旬,初七和初十这两天为城隍会正期,因初七城隍爷和他的两个娘娘要到县城南门观音阁“走老丈屋”,信徒们称这天为“城隍爷出驾”日;而初十这天城隍爷要回到庙堂,也就是信徒们通常说的“城隍爷回殿日”。整个会期十天,城隍街盛况空前,看花灯看川戏看热闹的人流你来我往。

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东西慢慢改变了,今天皇城街、城隍街等带“皇”字命名的街道名亦荡然无存,被换上了适应当代县城发展的新街名。
文章由小编,收集资料整合,如有差错,欢迎大家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