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邑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据悉:根据照国家文物局有关撤销登记的规定,经市文物审查委员会审查和媒体公示无异议,现对沙渠墓、大邑观音殿、鹤龄桥等29处因地质灾害等原因造成文物本体灭失或严重破坏,已不具有文物价值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予以撤销登记。并请相关部门、乡镇(街道)配合做好撤销登记工作。
特此通知。
大邑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0年6月3日 2009年4月26日大邑沙渠出土罕见12生肖人身兽首陶俑
09年沙渠镇公立卫生院内的一处待建消防池内,考古人员不时将一些陶俑、陶器送出地面,引来围观人群发出阵阵惊叹声。据考古人员介绍,这是一座南宋时期的夫妻合葬墓穴。截至昨晚6点半左右,共出土陶俑、陶器近百件,其中还有一套罕见的12生肖人身兽首陶俑,因其保存完整而深具研究价值。 据介绍,古人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12神大约形成于汉代。为了方便使用,选择了12种动物与之相配,如子鼠、丑牛、寅虎等,并认为每种动物就是相应时辰的保护神。隋唐时期,具有辟邪功能的12神形象出现在各种器皿上。宋朝时的墓葬中保留了大量的12神形象,它们或被刻画在墓志、棺椁、棺床上,或用陶、铁、石等材料雕塑成像,其造型一般为三种:动物型、动物首人身型、人物型(动物被捧在手上或顶在头上)。“在以前的发掘中,很少能见到保存如此完整的12生肖陶俑,这对研究宋朝时期的民风、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陶俑彩釉色泽光亮
出土的12生肖陶俑每个高约30厘米,均为兽首人身样式,造型生动、神态逼真,陶器上着红、黄、蓝三彩釉,经过数百年后色泽依然光亮。其余的陶俑也是神态各异,有身披铠甲、手持兵器、竖眉怒目的武士俑,有手握笏板、笔直站立的文史俑,以及人面蛇身俑、匍匐俑、男女卧床俑等等。
撤销登记29处尚未核定公布为 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
不管怎样官方已经鉴定这些古迹都因地质灾害原因造成文物本体灭失或严重破坏,已不具有文物价值了。也希望大邑现存的古迹,相关保护单位能尽力去保护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