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微生活-50万大邑人和你一起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66|回复: 3

地名龙门阵!大邑花水湾,唐旺坝、千佛山的传说与千古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4 12: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前身为天宫庙镇的花水湾镇,位于大邑县城西北方向的川溪口地段,因境内水涧湾有无数白花花的炽热温泉而获名。

纵观久远的岁月,不得不提到东汉年间一个叫唐斋悟的高僧,在花水湾一带演绎了一段唐旺坝、温泉涧、千佛山的千古传奇。

从“逃亡坝”到“唐旺坝”

  《明史》记载:东汉建宁三年(公元170年)隆冬,古蜀大邑城池受到羌人的猛烈袭击。不敢恋战的徐县令等官兵为求得生存,慌忙会同城里百姓逃到本县山区安顺场避难。时间一长,恰逢严寒,大家带的口食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个个被饿得饥寒交迫、面黄肌瘦、浑身乏力。

  这时,有一位身穿袈裟的高僧唐斋悟向县官献计,建议在这儿种小麦来维系生活。徐县令立即同意,还叫县衙师爷拿出十多两银子,交给唐斋悟下山去买小麦种子。

  唐斋悟冒着战火的生命危险,跑回县城买来数百斤种子,带领众人连日开山掘地、撒播麦种,可事与愿违,由于天气寒冷,种下的小麦只长苗子,不结一颗籽粒。徐县令见自己的银子白花了,还饿死了不少的难民,扬言要问斩唐斋悟等人。

  唐斋悟赶忙带着难民从安顺场逃亡至水涧湾,在川溪口大山谷搭起草棚居住下来。但是,怎样去解决没有口粮的窘迫难题呢?他认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种植水稻作物。

  有了这一想法,他利用上次悄悄留下的几两碎银,再次返城买回上百斤稻谷种子,组织大家将种子播撒在新开垦的山地里。谁知还是成了泡影。

  唐斋悟愁得头发都花白了。一天正午,他在山地里看到一颗白菜长得特别茂盛,就躬下身子触摸白菜宽大的叶子,突然惊奇地发现白菜旁边的温泉涧冒着蒸烟热气,靠近的一方石板上还刻有“我本此山一山神,降临救济众黎民,若要吃菜填饱肚,温泉浇菜保收成”几行字。

头脑灵光的他,按照山神指点,及时召集大家广栽白菜玉米,利用山涧温泉进行浇水灌溉,果然不出两月就获得了蔬菜、玉米双丰收。



  至此,这些难民再不为无粮无菜发愁。不久,唐的亲戚陆续迁入此地,他们沿袭以温泉涧水浇灌农作物的做法,培育出含糖量极高的玉米、甜菜和水果,不仅过起了丰衣足食的日子,还促使这支唐氏家族“人丁兴旺”。

  山民将唐斋悟和难民逃出来的地方称为“逃亡坝”,后改成“唐旺坝”。

唐王坝的传说之二

   唐王坝据说有唐旺坝、逃亡坝等称法。据传,有唐、王两姓人家逃难到此,靠开荒种粮为生,当年两家种水稻,苗长得很好,可就是不长籽,结果颗粒无收。王家 因此迁往他乡。第二年,唐家的族长看到稻田边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他仔细观察,发现苗下一石板写道:我本此山一山神,降临救济众黎民。若要庄稼长得好,青稞 蔬菜保收成。

这一年,唐家人按石板上的指点种了青稞蔬菜,果然得了好收成。从此唐家的家业渐渐兴旺起来,这里也被称为“唐旺坝”了。

   唐王坝又缘何被称作逃亡坝呢?相传明朝末年,有个姓徐的知县率领县民避兵到此。由于带去的粮食不多,有位姓张的人献计在此种小麦。但因气候严寒,当年种 下的小麦没有收成,县官盛怒欲杀张某,张某闻风而逃,剩下的人也随着他逃走了,县官在此也呆不下去,于是这里只留下一个空旷的坝子,后来人们就称此地为 “逃亡坝”了。

  而唐王坝的名称来历则与唐明皇有关。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仓皇逃来大邑雾中山避乱,据说雾中山的接王亭正是为了迎接唐明皇而建。唐明皇在雾中山不便久留,又派人到大邑西部的无人山区建造行宫殿宇。如今的唐王坝,仍有当年唐玄宗留下的踪迹呢。

   据《大邑县地名录》载:“唐初杨姓豪族因助唐守边有功受封百顷氐王,此为其驻地,故称唐王坝。”从种种传说及史实判断,唐王坝早在唐初或唐以前就已经被 我们的先祖所认识,我们的先人早已开始探索它、开垦它、利用它了。唐王坝,称得上是沃土、宝地,它经历千年的风风雨雨,悠悠岁月,更显风姿卓越,富饶美丽。


唐王坝的现状

今天没有唐王坝这个地名。这里只是大邑县西部山区崇山峻岭中的几个村庄,一串盆地。


它地处成都市边缘地带,系邛崃、大邑、芦山三县交界地。整个坝子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7公里,周围诸山重叠,坝中奇草异树众多,土地肥沃。前些年,大邑在这里发展青梅种植,近年又把这里发展为蔬菜种植基地。

千佛山惊现“八卦图”

  东汉建宁五年(公元172年),大邑天宫庙终于预期建成,唐斋悟亲自出任首届住持。他和弟子们成天吃素念佛,对百姓广施善缘济贫,吸引了众多的信徒来此削发为僧。

  随着时间的推移,庙里的僧人与日俱增。为了传播佛学大法,他另辟蹊径,率本寺众僧投奔“圆觉大师”,他还把川溪口山涧温泉等水源引进寺庙周边地区,并倾力打造气势恢宏的“千佛山”。

  坐落于大邑川溪口的千佛山,持续建造时日多达二十余年,于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整体竣工,山名取自圆觉寺旁的千尊神佛雕像,距今这个千佛山已有18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曾毁于硝烟战乱,于唐代、宋代、元代陆续恢复重建,明代、清代进行了彻底的修葺改造。

  山中的千佛顶、温泉涧、神龙洞、贵妃洞、仙女洞、天神梯等奇特景观足见大自然对这片宝地的眷顾和恩赐。

  千佛山“圆觉寺”的由来,源自法力高深的圆觉大师。以住持圆觉真名命名的“圆觉洞”,

共分为上下两方天然层叠,其悬崖绝壁既有明、清两代刻成的摩崖石佛,又有唐、宋时期凿成的石雕佛像,还有道家和儒家先师等传奇人物的石刻塑像。

  
而圆觉寺“八卦图”石刻浮雕的形成,大邑民间流传着高僧唐斋悟的另一段传奇:

一天清晨,时任圆觉寺副住持的唐斋悟来到庙前温泉涧练功,意外地感觉到这儿的气场特别大。他抬眼往上望,一方石壁忽然惊现一帧金光灿灿的八卦图案。

他百思不得其解,跑回寺庙向住持圆觉禀报。圆觉和他一道去看个究竟。一看,那方石壁图案依然发出道道金光,俨然一幅光芒四射的多彩“八卦图”。他俩立即找来三位当地石匠,搭起梯子和竹木高架,用精钢钻在石壁上依样“画葫芦”,终于完成了八卦图的钻凿工程。

  为此,圆觉住持遂指令唐斋悟担负保护八卦图的重任,那个岩洞也定名为“神龙洞”。

现今,大邑千佛山已成为闻名远近的景区,这座推动了很多成都周围名山的仙山,也让更多来参观的游客流连忘返!

以上内容由小编收集整合,如果有更多资料欢迎补充与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55

帖子

1万

积分

绝代宗师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2347
发表于 2019-10-24 12:5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种文章多来点,有营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09

帖子

2万

积分

深不可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26879
发表于 2019-10-24 13:0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大家看看这个有好多年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181

帖子

2万

积分

深不可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26358
发表于 2019-10-24 18:5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以前在花水湾上班 就说去爬千佛山 结果没有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邑微生活 ( 蜀ICP备1800467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