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我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出院6人。
截至3月18日24时,我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5例,累计出院137人,死亡3人,其余5人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尚有259人(含外地确诊病例在蓉管理的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新增出院6人 6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经收治医院全力救治,符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解除隔离标准,治愈出院。
患者1,女,33岁,因发热于2020年1月27日收入定点医院。
患者2,男,46岁,因发热于2020年1月30日收入定点医院。
患者3,女,49岁,因咳嗽于2020年1月31日收入定点医院。
患者4,男,49岁,因发热于2020年2月3日收入定点医院。
患者5,女,80岁,因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于2020年2月7日收入定点医院。
患者6,男,55岁,因发热于2020年2月12日收入定点医院。
(截至3月18日24时)
(截至3月18日24时) 根据四川省区(市)县疫情高中低风险分区分级标准,我市武侯区已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符合低风险区标准,于3月19日0时,由中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调整后,全市22个区(市)县全部为低风险区。(机场直接转送至医疗机构的境外输入病例不影响各地风险分级)
钟南山带来好消息 预计9月疫苗就可以用在人身上 3月18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出席广州市第46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当前战“疫”到了什么节点?如何外防疫情输入?钟南山在发布会上有最新回应。 
01、不能靠所谓的“集体免疫”解决问题 钟南山表示,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到了如何对新冠病毒进行防控,高传染性疾病都有指数级的暴发期,新冠病毒的平均传播系数接近3,是非常高的。病毒大暴发带来了很多问题,包括病房、医护人员的缺口等。我们学到了联防联控,从源头预防,这是最古老但有效的方法。往后很重要的是,不能靠所谓的“集体免疫”解决问题,冠状病毒并非一次感染终生免疫,现在还没有这种证据。下一步是要生产出有效的疫苗,这个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很好的国际合作。
02、严防疫情输入,不仅要看症状还要做检查 钟南山表示,现在对输入的病例要高度警惕。现在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一波疫情,我们国家已经过了这个阶段,第一波新的病人有一个特点是传染性很强。此外,这些病人在没有症状的时候就有传染性,这样的输入性病人是要特别注意的。这些病例有时候感染性很强,一点都不能放松。
最近,一些外来的,特别是高发地区来的病例没有症状,但是做了核酸检测发现呈阳性,因此对输入的病例还是要进行核酸检测。钟南山特别提醒,第一波输入的病人不要单看症状,一定要做相关的检测。
03、我国的强力防控换来百姓平安,方向是对的 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变化。钟南山说,过去两个月,我国强力防控下了很大决心,哪怕经济上受了损失,也把人的生命健康和平安放在第一位,我觉得我们做到了。付出的代价非常大,但换来老百姓的平安,这个方向是对的。

04、预计9月能研发出疫苗 疫苗是解决新冠肺炎最根本办法,不管哪个国家做出来疫苗,都不能供应全世界。这需要互相学习,且做出来后取长补短,可能要有很多厂家来生产,才能够供应全世界。我们正进行夜以继日的努力,希望两三个月的时间,能取得比较大的进展。
中国在疫苗研发有5个方向。中国的疫苗发展非常快,不会比美国差多少,这方面抓得很紧。疫苗能够保证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美国据说9月就可以用在人身上,中国也在赛跑,估计前后不会差多少。
05、疫情发生在武汉,不等于源头在武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武汉,不等于源头在武汉,没有证据,这是科学问题,没有搞清楚就下结论是不负责任的。 来源:健康成都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