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地处成都平原西部,坐落在中国博物馆小镇——大邑县安仁镇。刘氏庄园由近代四川大官僚地主刘文彩及其兄弟陆续修建的五座公馆和一处祖居构成,始建于清末,历经几次大规模的兴建和扩建,民国末年形成现在的规模。 庄园总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1万余平方米,共有房屋550间。作为中国十大庄园之一,刘氏庄园建筑规模恢宏,保存完整,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近代地主庄园建筑群,也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刘氏庄园在布局上采用纵横轴线,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小青瓦屋面,雕花门窗,装饰纹样采用传统图案,以多座院落天井组合成一组大的建筑群,这些特征又充分反映了传统建筑风格。以刘文彩公馆为例分析,公馆布局不太规则,但也有明显的两条东西向中轴线。公馆正门座南朝北,祖堂处在东西向主轴线上。
传统民居布局,讲究主次、层次和序列的关系,注重风水习俗,体现“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并且是由主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个性爱好、家庭成员结构、习俗信仰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的。
庄园建筑中有多处天井,天井是汉族对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的称谓。天井院落式民居,是三面房屋一面墙,或者四面房屋围成一个庭院,中间留出天井,称为三合院和四合院。 行走在公馆内,凡是见到四合院,不管院落是否宽阔,都会有天井内外连通。天井随着院子的大小而变化着,或深或浅都有其用处。 天井大到树木参天,花开阵阵,香气扑鼻,小到一个花缸摆放其间,缸内水清见天,缸外浮雕戏剧等民间故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屋顶铺小青瓦,室内多为砖木结构。
通过俯拍,更能显现出庄园建筑的宏伟壮观,特别对刘氏庄园这样的大型建筑群,站在一般人所不能触及的角度,将整个建筑群一览无余,展现出建筑的大格局、大气势,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刘氏庄园是一组中西风格结合的建筑群,反映了四川西部清末至民国建筑发展的历程。它继承了中国悠久而灿烂的传统建筑文化,融合了东西方建筑文明,形成一组具有典型特点和审美趣味的民居建筑群,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技术价值,是四川西部近现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来源: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