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微生活-50万大邑人和你一起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53|回复: 12

春分会与豆腐乳 | 唐场旧时大邑三大名镇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 14: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豆腐是川人喜爱的食品之一,经典菜式麻婆豆腐世人皆知,西坝豆腐、罗泉豆腐也闻名遐迩。至于豆腐乳,大邑唐场豆腐乳可谓一枝独秀,既是超市的畅销产品,也是许多本地家庭的常备食品。

“唐场”一名在成都百姓中多有熟识,它似乎成了豆腐乳的代名词。其实,唐场旧时是大邑三大名镇之一,既有久负盛名的“春分会”(又叫春台会),也曾是地主刘文彩的二哥--刘文运的家族居住地,曾经风光一时。

唐场地处大邑县东南,距安仁古镇不到十公里,镇东倚靠岷江支流斜江河,水陆交通发达。当地有“一新二唐三灌口”之说,三者分别为新场、唐场和灌口(1981年改为悦来),可知它们过去均是大邑繁华富庶的场镇,地位举足轻重。

如今新场和悦来已经开发为成熟的古镇景区,却单单把唐场落下,何以沦落至此?
2004年唐场撤镇并入了安仁,大概是因为安仁古镇的巨大光环掩盖住了前者,其旅游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所以近年一直默默无闻,着实有点悲催。

不过正因如此,唐场却是三个场镇中历史原貌保持最佳的一处,老街中仍有不少原滋原味的川西民居,很多原住民生活其中;街巷中还隐藏着几座古色古香的民国大型建筑,实属来之不易。

“唐场”一名的由来,与唐姓有关。古时此地方圆数十里并无大集镇,只有几家“幺店子”(路边小店之意)供行人过客歇脚住宿。当时,这里的唐、胡、李、万、周、熊、陈等几户菜农的农副产品要挑到南边的余场(今上安)去交易,生活颇为不便。

康熙二年(1663),在唐家一位年逾八十的举人老叟推动下,七姓人家响应协作,兴办起一座新场镇并盛情邀请周边的商人、乡邻来此赶场交易,集腋成裘,场镇逐渐发展起来。初时人们将这里定名唐家市,后又有唐市、唐家场和唐场等称谓。

由于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水陆通达四方,十里八乡的百姓和外省的商人陆续汇聚于此,这里也就成为附近重要的一处物资集散和交易场所。湖广填四川时外地移民来此扎根兴业,令场镇经济更为活跃,出现了近百家商号和民康物阜的繁荣气象。
↑老街上几座中西合璧风格的民国建筑。

唐场历史上曾有四座会馆,为各地移民所建,其经营侧重各有不同:湖广会馆主营珠宝、玉器,贵州会馆为药材和羊,江西会馆为布匹、瓷器,陕西会馆为食盐和牛马。本省商人也建起药王阁、川主庙等帮扶同业,参与市场竞争。当年的湖广馆和江西馆建有戏台,经常举办戏曲和各类表演活动。
↑老街上几座中西合璧风格的民国建筑。

随着人口增加,场镇街道也不断增多,民国时期已有民权街、鸡市街、伏龙街、中兴街、水果街、水井街、新政街、河坝街、高巷子、烟巷子、水巷子、川兴店巷等多条街巷。
↑唐场古镇东侧有斜江河,水陆运输十分发达。

这些街巷名既描述了本身的功能或特点,也打上了时代变革的烙印。不管街名如何变更,哪怕历经战乱和各种运动,当地举办春分会的习俗却不曾改变,已延续了280多年。
追根溯源,春分会的习俗始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当地正式定于每年春分时节举办春分会,期间交流备耕物资,开展文娱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客商和周边乡民前来设摊、购物或玩耍。

民国20年后安仁刘氏执政四川期间,春分会受到更多重视,一时间声名鹊起,规模也达到鼎盛,参加者最高时达10万之众。
旧时会期通常为三至五天,前两天“唱大戏”,第三天则有重头戏 “烧龙灯”,期间还有高竿会、平台会、幺妹灯、狮子灯、迎菩萨、跳加官等民俗活动,节目精彩纷呈,让人过足眼瘾。
↑2016年河坝里的集市和游乐场。(网络图片)

↑2019年唐场第283届春分会。(网络图片)

除了大邑本地的商贩,外地的客商,东起重庆、南至邛州,西南有雅安、康定,北到崇州以至灌县,也纷纷携带当地的物产到此交易。这些商品包括玉器、石器、竹木、铁器、药材、山货、蔬果……货品丰富,商贾云集,会场从主街延伸到街巷及河岸,四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当然,农耕时代的主角多是农业生产资料,春分会的牛市、猪市尤其火爆,二者总量达数百头之多。还有诸如锄头、镰刀、箩筐、竹耙、牵绳等农耕用具和生活用品遍布场镇各个角落。
↑早期耕牛交易。(网络图片)
↑春分会上生产生活用品交易场景。

会期时的餐饮和客栈生意也是火爆,各种美食小吃应有尽有,客栈床位不够,有人甚至在河坝里搭起棚子当客栈,热闹程度可见一斑。
春分会的会场如今主要集中在正街和唐场新大桥附近,改革开放后增加了拖拉机、磨面机、打谷机等现代农具和农药、薄膜等用品,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也融入了更为丰富的文娱表演内容。

一段2019年春台会的视频,大街上龙狮表演、旱船高跷、虾兵蟹将、婚嫁出行、太极武术、老年模特……服装五彩斑斓,队伍浩浩荡荡,锣鼓喧天,穿街过巷,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也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期间还有川剧戏曲、魔术杂技等舞台节目,内容丰富多彩。

遗憾的是此类表演同质化较为明显,与多地的庙会、节日巡游的内容和服饰大同小异——尽管昔日的风俗流传下来,但本地的特色服饰和表演技艺却因种种缘故未能真正传承,与当年大相径庭,以致20年前的春分会上还出现过草台班子跳艳舞的场面。如此看来,发源于唐场本土的文娱表演实际已经断代。
↑第283届春分会游行表演队伍。(网络图片)

这也是许多地方近年虽然恢复了传统的节庆表演,却大多缺乏特色和亮点的重要原因。
话虽如此,对于喜欢欣赏表演、赶集购物和品尝美食的朋友来说,每年的春分会不失为一个好去处。要知道,以春分为由头的集会赶场虽然不少,但唐场的春分会是成都平原最大的物资交流会,2008年还被列入“成都非遗”名录。

当地居民说古镇街道如龙形,下场的关帝庙是龙头,庙旁两眼水井是龙眼,两座字库是龙耳,下场的穿阴店巷、高巷子和上场的鱼市巷、百岁坊街则是龙足,上场的川王庙为龙尾。随着这些建筑和街道消失殆尽,这条龙也就变成了一个传说。

若是平时去唐场,你便会发现春分会的热闹并不是老街日常的样子。几条老街,无论是作为主街的上民权街、下民权街,还是水井街、水果街等,大白天不消说游客,就是当地人也很少。
↑上民权街。

↑下民权街。

↑水果街。

↑鸡市街30号。

↑兴贸街上的老银行门牌。

当年的宫庙在解放后或拆或改,已经面目全非,大多变为寻常人家,如今藏在老街人不识。没有了寺庙的香火,失去了地利的优势,除了每月的赶场日,老街平时少有商业气息,街道恬淡安静。

唐场逢0、2、4、7赶集,这时候前来,也许可以找到一点春会分的影子。
↑军民街。

↑下民权街29号。


场镇的农贸市场设在与主街交叉的军民街,这条街道遍布蔬果肉菜和百货店,是当地民居日常买菜购物的主要区域。老街中也零星分布有日杂商店,更多的老屋则仍旧作为住宅,许多老人和孩童生活其中。

这些老房子大部分是单层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顶的民居,两层的则多是下店上宅的商铺或钱庄,有几处还可看到高大的青砖封火墙,也许是曾经的会馆旧址,抑或富贵人家的公馆遗存。
↑旧时唐场的八一学校。
这里后来还曾做过西藏军区驻川办事处唐场新老兵驻训转运分站。

安仁刘家是民国时四川举足轻重的家族,那里的20余座公馆主人多为刘氏子孙和其当年的部下。而唐场镇上过去也曾有几座公馆,刘家八世中刘公赞的二子刘文运(刘文辉和刘文彩的二哥)和兄弟几人分家后,一家便迁居于此。

刘文运育有八子,其中有些出身行伍,南征北战,应该并非都在唐场居住,建在当地的刘家公馆应该为数不多。老人们的记忆中有两座较大的公馆,解放后曾驻有部队、工厂和家属,大院还放映过电影,可惜后来全部拆除。
↑这些精致的大门和安仁的公馆建筑风格相似。

今日在镇外三柏洞的公路边孤零零矗立着一座宏伟霸气的大门,没有任何介绍,我推测应该是旧日的公馆。而唐场老街的大街小巷也尚存几座颇具西洋风格的建筑,这些“小洋楼”、“小姐楼”过去的主人姓甚名谁,历经百年的世事变迁,今天又有几人能够知晓?
↑三柏洞路边的“太乙扬辉”大门。
两侧照壁有4个拴马石,门侧隐藏射击孔。

老街上原有一座1933年由“西康王”刘文辉创办的辉德小学,当年的校园中有十余座小洋房式的新教室,还有宿舍、花园和操场,现在这学校已经更名为唐场小学。
学校经汶川地震重建后一座高大典雅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拔地而起,那仿古式样的楼宇寓意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续写着它的故事。
↑唐场小学的前身是辉德小学,汶川地震后重建。

上民权街27号还有一座始建于1940年的“万文炳民居”,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为一座四柱三开门的二层砖木结构民居,保存有高大精美的封火墙和大量木雕构件,现在是一家经营日用品的传统杂货铺。
↑万文炳民居的格局和木雕局部。

至于万文炳其人,网络找不到相关资料,也许大邑县志中可以查知一二。史载万姓一族在元末明初移民至四川大邑、崇州等地,唐场的万氏先祖也许便源自于此。这是我的猜测。
我想,唐场镇若是开发旅游,文化部门应该多去探究建筑背后的故事,了解那些有温度的往事,把这些故事编撰成书册,或是发布于网站、平台,哪怕在场镇一隅作些图文介绍展示,都大有裨益。如此便将情感和生命赋予了这些冰冷的建筑物,也算为乡邻和客人做的一件功德。
↑今天的老年人协会也曾是一处豪华的大户宅院。

↑下民权街中的一座老宅中别有洞天。

唐场豆腐乳名扬省内外,缘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细嫩鲜美的口味,其中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咸丰年间,成都府的一位制台因身患疟疾而茶饭不思,偶尝师爷从唐场表嫂家带来的豆腐乳,竟然食欲大增,身体也很快痊愈。得知此物为唐场谭大娘(一说为刘氏)所制,制台便把她请到府内来做豆腐乳。

↑场镇外公路边的唐桥豆腐乳的巨幅广告牌。

奇怪的是,同法制作的豆腐总没有唐场带去的好吃。细究之下,原是谭家院子的井水水质清甜,磨出的豆腐绵软细嫩,非他处可比。制台后来只要想吃豆腐乳,便叫谭大娘从唐场送来。每逢请客吃饭,制台总要把豆腐乳作为必备的菜式请来宾品尝,谭氏的豆腐乳也逐渐广受青睐。
见到产品供不应求,谭大娘便找了几个帮工开起小作坊。豆腐乳除了在本地销售外,商人们也将之运往川康各地,民国期间唐桥豆腐乳名声远播,省内闻名。
谭大娘家的水井不知是否还在,不过唐场湿润的气候和优良的水土确实适合制作腐乳,因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特有风味。

1950年代公私合营后唐场豆腐乳继续生产,先后创立了唐桥和斜江两大品牌。今日唐桥和谭大娘豆腐乳随处可见,斜江的牌子则似乎已被淘汰,找不到痕迹了。
↑唐桥豆腐乳和谭大娘豆腐乳是唐场著名品牌。

唐场豆腐乳有内色杏黄、陈香细嫩、入口化渣和回味悠长的特点,经过创新,近年开发出了家常、白菜、金钩、酱香、麻辣等20多种风味,习惯了传统口感的你,有没有兴趣下次换个口味?
镇上博爱小学门口有家李氏洋芋片片,他家的串串好评甚众,如果有机会到唐场来,自然应该去试试。烤串在成都遍布大街小巷,实在是普通小食,能成为网红小吃,想来应有独到之处。奥妙在哪,一尝便知。
↑唐场的洋芋片片已经有30年上下的历史了。

正街有一家谢家老铁匠铺,已经传承几代人,是这里所剩不多的传统手工作坊。在工业化的冲击下,传统手工业随着市场的不断萎缩,谢家新一代的年轻人也已不再以此为生,打铁工艺在唐场不久势成绝响。
↑一直传承传统工艺的谢家铁匠铺。(网络图片)

   徜徉在幽静拙朴的老街让人浮想联翩。老街尚在,旧日华丽的宫庙与公馆、传统的表演和手艺却一样样随时光消逝,离我们远去。想到此处,便不禁有些黯然。(完)
来源:行知古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94

帖子

8万

积分

天人合一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80240
发表于 2021-7-1 14:5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971

帖子

6万

积分

超凡入圣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60501
发表于 2021-7-1 15:3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西藏
好有年代感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53

帖子

3万

积分

出神入化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37843
发表于 2021-7-1 16:4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以前唐场春分会河坝头帐篷里面的表演巴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5154

积分

自成一派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154
发表于 2021-7-1 17:1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西藏日喀则
一新二唐三灌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帖子

4207

积分

功行圆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07
发表于 2021-7-1 19:5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作者有心了,第一次了解唐场这么多。原来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3万

积分

深不可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32176
发表于 2021-7-1 20:03: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唐场  新场  灌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8

帖子

1万

积分

绝代宗师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3856
发表于 2021-7-1 20:13: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唐场幼儿园对面好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60

帖子

6104

积分

自成一派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6104
发表于 2021-7-1 20:5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7

帖子

6万

积分

超凡入圣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66357
发表于 2021-7-1 22:34: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赶场,赶场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邑微生活 ( 蜀ICP备1800467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